各位是否有發現?這其中有一群人也就是辛苦的 拖工 們,清晨時分在車水馬龍、 人聲鼎沸、 磨肩擦腫的市場裡穿梭,三十多年如一日默默的辛勤工作,當我們在菜市場上買到新鮮可口的蔬果時,除了感謝老闆發薪水給我們可以買菜之外,別忘了記得在台北果菜批發市場裡的一群小人物喔~
1.開業初期的拖運工們
互動營養 * 創意新鮮
台北老市場
各位是否有發現?這其中有一群人也就是辛苦的 拖工 們,清晨時分在車水馬龍、 人聲鼎沸、 磨肩擦腫的市場裡穿梭,三十多年如一日默默的辛勤工作,當我們在菜市場上買到新鮮可口的蔬果時,除了感謝老闆發薪水給我們可以買菜之外,別忘了記得在台北果菜批發市場裡的一群小人物喔~
1.開業初期的拖運工們
然而拍賣交易在民國三十九年中南部果菜取代台北近郊果菜以後就逐漸被破壞,大多委託仲買人或行口來代為出售,結果價格開始混亂,報價不實等問題層出不窮,又因場地狹小搬運不便,產地運送上來的果菜耗損太大,貨款結算不清等原因,使得辛苦耕種的農民損失頗大。
直到本公司開業後,才又恢復以拍賣為主,議價為輔的交易方式。確實改善果菜運銷,縮短果菜生產與消費價格之差距,增進農民收益及減輕消費者負擔為宗旨。
產地辛勤的農民
公司開業初期的拍賣方式
為了平抑物價提供物美價廉的新鮮蔬果,在各傳統市場成立直營菜攤嘉惠消費者。
日以繼夜的工作就是為了廣大的市民
為了加速拍賣後的帳務貨款相關作業,在當年可是最先進的資料處理喔! (T─100型電傳打字機)李榮雲補充
沒有螢幕的電腦?其實是帳務處理的紙卡作業,沒看過吧!
「更新紀錄 2008.11.20」
本篇發表之後來自各界的指教如雪片般的飛來,其中又以曾任農委會中區分署分署長李榮雲先生的補正資料最為可貴,在此非常的感謝他,不過由於礙於版面的問題只好提供下載點供大家自行下載閱讀,請按我 (word檔1.21 MB)。
後來,由於交通事業的發達,卡車集運方式逐漸取代了傳統的運送工具,現在果菜的運送都以大型卡車運送為主。
本文節錄自「邁向艱辛的十五年 p.32」台北農產運銷股份有限公司出版
民國18年,台灣總督府於西寧南路興建「中央卸賣市場」,土地面積計2,524坪木造建築,經營果菜、魚類及雜物。
民國27年,於延平南路二段增設「太平市場」,土地面積計1,129坪。
民國31年,果菜、魚業務分家,果菜委由台灣青果株式會社承辦。
民國34年,光復後中央市場委由民間中央青果公司經營。
民國41年,中央市場收回國有改名為「台北市蔬菜批發市場」,太平市場改為北市蔬菜批發市場太平分場。
民國57年,因中央市場擁擠於淡水河五號水門處成立「華江市場」。
民國63年,依行政院指示成立「台灣區果菜運銷股份有限公司」。
民國73年,奉命改組為「台北農產運銷股份有限公司」。
您手中有台北果菜批發市場的老照片嗎?請來信與我們聯絡 james@tapmc.com.tw
照片1(日據時代中央卸貨市場)
文字與照片1來源 國家圖書館